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

對呀,這就是香港!


初看空氣樣在他家網誌裡的香港飲食見聞時,已為字裡行間的新鮮感和認同感交錯而大呼過癮。新鮮是因為這個住在溫哥華的台灣人,對香港的平常事物未免太過大驚小怪。而認同則是因為,無可否認這位異鄉異客筆下,沒有寫得似是而非,正是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。

及後文章輯錄成書,我先問一問自己:“身為一個香港人,無情白事為甚麼要看這位住香港殖民地的台灣人,對自家地方指手劃腳?”

近年由香港作家寫香港生活的書,大多是在跟回憶糾纏。在他們筆下,香港不過是有如容器一般盛載了某一代香港人的公共記憶。而跟當下生活有關的事,彷彿都因為太瑣碎而無人問津。偏偏這些瑣碎事,其實好比水之於魚。很重要,卻看不見。當日黃偉文在專欄寫倫敦遊記時,就曾寫過“如果我出生倫敦,現在是個《i-D》magazine的columnist的話,可能連續寫七期香港仍然未厭。”連他姑奶奶身為專欄作家,也會因為身在香港,而經常忘記香港的好與壞。香港人也實在太會忽略身邊的事了。

其實外國的月亮沒有特別圓,香港人只顧往外跑而對身邊事視而不見時,實在沒理由用魚不見水來塘塞過去。看空氣樣的《啊!這就是香港。》,彷似由這位對香港知之甚詳的異鄉人,反過來不斷地提醒我這個老百姓,自己住的地方,其實有多光怪陸離。

沒有留言: